RM新时代-反波胆买00

《臻品薈》
1
2016年翡春號
2
2015年金秋號
3
2015年翡春號
4
2014年銀冬號
5
2014年金秋號
6
2014年首刊
薈萃萬千藝術精品,講述指尖上的行當

周京南:管窺明清繪畫中的家具

人物名片:

周京南,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曾擔任過故宮博物院內外諸多展覽的策展人,參與編撰《清史圖典》、《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家具卷》等大型圖錄,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講“清代皇家體育盛會”,對明清家具鑒定研究具有深厚造詣。

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歷史悠久,到了明清之際,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之文人畫的興起,以吳門四家為代表的工筆寫實性繪畫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清代以后,文人繪畫一方面與貴族生活相結合,另一方面緊貼市井生活,產(chǎn)生了大量極具寫實性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有相當一部分表現(xiàn)文人雅士生活的場景,里面陳設有大量的家具,為我們了解明清家具的使用留下了極為詳細的資料。

沈周《盆菊幽賞圖》

此圖紙本設色,縱23.4橫86厘米。圖為對角構圖,卷首一側,雜樹中序曲一草亭,四周以曲欄隔成庭院,院里墻邊有盛開的菊花若干盆。亭內三人,皆布衣儒生打扮,坐于繡墩之上,正圍坐在一張長桌邊對飲,左側一童持壺侍立,一派秋高氣爽的意境。圖中儒士所坐的繡墩造型簡潔,沒有任何修飾,而長桌四腿做成略呈鼓腿彭牙的腿足,為典型的明式家具風格。

吳偉《鐵笛圖卷》

畫面中,一位儒雅的文人坐在一張長方小凳之上,凳面長方平直,四條腿為方材制作,腿間有橫棖相連,凳面之下設有腳踏一具,旁邊假石砌做的臺座之上,放置著圖書筆筒茶壺等器物,與文士相對的就是兩位美人,坐在低矮的繡墩之上,正在聆聽文人的教誨。畫面里的明代家具造型簡潔,疏朗大方。

唐寅《李端端圖軸》

李端端是唐代名妓,當時一些著名文人喜與她交。她所居住的善和坊后人即以士人游冶賦詩之地稱之。此圖是明代畫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根據(jù)唐代范攄《云溪友議》關于李端端的故事而作,但畫面表現(xiàn)的內容場景應是唐寅切身的親歷所繪,即所謂有所本。此圖畫唐代“狂生”崔涯在三位侍女的環(huán)侍下與李端端相晤的景象。人物造型清秀,動態(tài)安詳,衣紋線描于灑脫中見挺勁之致。畫中的家具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居室家居陳設。主人公坐在一張交椅之上,下踩腳踏,其后有兩扇一體的山水畫屏風環(huán)繞。在古人的居室中,這類屏風多做成可以開合的折疊形式,亦稱折屏,在屏風的屏心上往往繪有遠山近水等景致的畫面,通常放在床榻圈椅等坐具后面,起遮擋作用。在畫面的右下角,有一張平頭案,案面長方平直,案面下為素面牙頭,前后兩腿之間有橫棖相連,四腿為圓材直落到地,整個長案裝飾簡潔,線條明快,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的風格,這幅圖描繪的是明代文人標準室內的陳設。

侯峒曾像軸

此圖是曾鯨、張翀合繪的明末學者、抗清志士侯峒曾的肖像。曾鯨(1568—1650)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肖像畫家,首開“波臣派”畫風,其特點受明萬歷年間傳教士利瑪竇來南京時所帶《圣母圣嬰像》等肖像畫的感染啟發(fā),不再著重于色的反復渲染,而強調面部結構多層次的墨暈而凸顯立體感。此畫是曾鯨與他人的合繪作品,圖中侯峒獨坐于榻上,前有一桌,上署各種彝器。背景配巨石以象征侯峒曾堅定的性格,而畫梧桐是以表現(xiàn)他善悟的一面。此圖畫人物衣褶用鐵線描,富有質感。器皿描繪精工,或許正是侯峒曾收藏品的寫生。大石上寫有一行工楷小字“莆中曾鯨寫照”,右端署“崇禎丁丑新秋,張翀置景”詩堂有文震亨寫賦一篇,有句云”“舊都車馬如流水,一人獨坐冰壺制。”該畫最重要的點綴就是里面的家具描繪,圖中侯峒曾端坐在三屏式羅漢床上,羅漢床靠背圍子略向后傾,座面之下分三段裝絳環(huán)板,安有壸門圈口牙板。在其前方有一張長方桌,長桌四腿直下,內翻勾云紋馬蹄足,兩個服侍的童子正在布置鼎彝尊爐,整個畫面充滿著翰墨飄香的書房氣息。

仕女下棋圖

這幅禹之鼎仕女下棋圖,所繪一個仕女閑倚在一張長桌前, 其身后是一個嵌大理石靠背扶手圍子羅漢床、四條腿足為鼓腿彭牙式,足端做成內翻卷珠底足,下踩托泥。羅漢床后為一架絹本設色的紙質圍屏。仕女前的長桌通體彩漆繪飾卷云紋和回紋拐子,四條桌腿直落到地,形成內翻蹄足。桌上一燈如豆,女子目含秋水,獨自對弈。畫中雖然描繪的是仕女下棋圖。但里面的家具應是當時真實家具的反映,那張彩漆長桌、整個桌體通體彩繪卷云紋,四腿為內翻馬蹄足都是清代中期頗為流行的家具款式。

牟司馬像軸

清禹之鼎繪牟司馬像軸:此圖為行樂圖式肖像畫。牟司馬正面?zhèn)壬碜陂缴?,神采矍鑠,此榻長方平直,無靠背,光素沒有雕飾,有魏晉床榻遺風,古意盎然。榻面下分段裝開有壺門圈口的絳環(huán)板。榻上旁置書卷、寶劍等。后襯以獨扇大座屏風,屏風中以簡筆繪有山水花鳥風景。屏風后有古柏一株,枝繁葉茂,伸枝探過,古柏在古代文化里,喻義健壽。畫面的左下繪一女子,女子坐在一個圓形繡墩之上,正將古琴放在一張琴架之上,撫琴演奏,工謹秀雅,神采奕奕。全畫以墨筆為主,器物等局部施以石色,明麗而不失雅賞。自識“俠骨嵯峨興未孱,平生意氣海漫漫。閑來看劍新成曲,付與佳人錦瑟彈。司馬牟老先生命寫照,并屬補景。余漫撿唐相國權公德輿贈王司直詩為趣。時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春繪于都門碧山堂南館。廣陵禹之鼎作?!?

王士貞放鷴圖

這幅圖為王士貞放鷴圖,畫面中王老夫子坐在一張羅漢床上,羅漢床造型奇特,為三屏式靠背扶手,但是這張羅漢床與平常所見羅漢床靠背中高兩低的造型不同,此床的靠背做成中間呈弧形凹下、兩端起翹的垂弓狀、因王士貞端正的身體正好把靠背擋住、而無法看到靠背的中部狀態(tài),但從兩側的扶手圍子上雕出的如意云頭開光來看,靠背中間有可能雕出向上翻卷的如意云頭背襯和扶手相呼應,無論靠背是否有云頭背襯還是完全凹下的垂弓狀況,這張羅漢床的設計都是奇思妙想、與眾不同,羅漢床座面上鋪有坐褥,上面擺放著一函打開的書冊,座面下四個腿為鼓腿彭牙,內翻卷珠足。王士貞左手執(zhí)卷,右手搭于左臂之上,怡然自得地望著前方。旁邊的小童子打開柵籠,把一只名為鷴的禽鳥放飛出去。整個畫面把王老夫子從容淡定、氣定神閑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圖中家具的描繪極其生動傳神。

藤蔭讀書圖軸

顏光敏藤蔭讀書圖卷 清,此圖乃為康熙時期的畫家茅麏為顏光敏(公元1640——1686)寫生之作。顏氏坐于綠蔭下,坐在一張?zhí)烊荒镜竦目勘撤鍪忠紊?,左手搭在扶手之上,右手展卷欲讀。在他前面有一張湘妃斑竹制成的長桌,桌面長方平直,桌面邊沿劈料雙混面做,四腿為圓材直落到地,腿子上部起拱起羅鍋棖,棖上有矮老。桌面上面左側放有一函藍綾函套的圖書,右側放有臂擱和筆架等文人書房專用的文具。卷尾自識“已未冬日吳興茅麏麏寫。”鈐“茅印”,白文方印,“天石”朱文方印。已未為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顏氏四十歲,當是作者為顏氏不惑之壽作畫。這幅圖畫把一個高潔儒雅的文人形象描繪的十分生動。而其中的天然木制成的坐具和湘妃斑竹長桌正是明清兩代江南文人最垂青的家具形制。
以上所列舉的繪畫作品多為表現(xiàn)文人雅士或仕女起居生活的場景,其突出特點就是以“雅居”為中心主題。畫中文人淑女坐于椅凳床榻之上,主人公或展卷披讀,或持杯欲飲,或執(zhí)子落盤,其陪襯的承具也多是造型簡潔的桌案之類,家具陳設的室內外環(huán)境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趣,陳設于室外的家具,多是松柏垂枝、或湖石兀立,而陳設于室內的家具多為絹本設色的山水花草圍屏相隔。研究中國傳統(tǒng)家具,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閱讀大量的史料文獻,一方面要多接觸流傳有序的傳統(tǒng)家具實物。而中國古代繪畫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留下了許多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極高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里,又有相當數(shù)量的是極具寫實性的繪畫,特別是明清兩代以來,無論是文人繪畫還是宮廷畫師,都留下了為數(shù)眾多的寫實性的繪畫,這些繪畫作品,再現(xiàn)了當時歷史時期下人們的生活起居,為我們今人研究古人家居生活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 區(qū)氏家具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2109408號 家具

RM新时代-反波胆买00